2024年04月29号    星期一

-传递正能量 宣传中国梦-

传播中华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头条播报 > “不管排多久,我都要带孩子进来看”
头条播报

“不管排多久,我都要带孩子进来看”

时间:2024-02-05 09:29来源:工人日报编辑:赵亚宣点击量:57148

以丰富的史料还原历史真相

“七三一”陈列馆是新晋的“热搜”展馆,但它并不是新出现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时,关东军第七三一防疫给水部队正在进行毁灭工作——毁灭建筑、资料、实验器具、尸体,还有活人。这个以“给水”为名的部队实际上是杀人魔窟,通过让活人感染鼠疫、霍乱、伤寒等从而研制细菌武器。在逃离中国时,他们通过爆炸、焚烧、杀害等方式毁灭罪证。

从1982年开始,“七三一遗址”正式纳入政府保护管理轨道。2015年8月15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正式开馆。在已有遗址基础上,陈列馆用丰富史料还原了历史真相,把日本军国主义犯下的累累罪行展现在公众面前。

陈列馆外形类似于“黑盒子”。该馆建设方案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静堂表示,主要创意是以大地的割裂营造灾难场景,让人们从中感受到七三一部队的野蛮。

这个冬天,黑龙江哈尔滨的冰雪旅游火了,当地的一个陈列馆也火了,这个陈列馆叫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为满足观众需求,我馆星期一正常开馆。同时,陈列馆延时闭馆……”1月8日,“七三一”陈列馆调整了开馆公告。今年1月上半月,该馆接待观众超过9.5万人次,其中元旦假期3天接待3.63万人次,比2019年同期接待量增长483%,创历史新高。

“七三一”陈列馆相对偏僻,远离传统商业和旅游区,就算如此,也没能挡住人们的脚步。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来自哈尔滨各个机关、企业、学校的志愿者,不畏严寒地来到这里。虽然每个人的角色不同——参观者、志愿者、讲解员,但是大家的目的是相同的:铭记那段永不能忘的历史。

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

早上8点半,距离开馆还有半小时,陈列馆门前就已经有500多人在排队,很多人是带着行李来的。“距离进馆还需要排队一个半小时左右……”志愿者举着牌子提醒着。近期哈尔滨持续降温,气温在零下20摄氏度左右,现场排队的人们一边跺着脚一边耐心等待。

等待的人群中有不少小学生,他们佩戴着红领巾。来自河北的李女士告诉记者,她利用寒假带孩子来这里,希望孩子了解这段历史。“不管排多久,我都要带孩子进来看。”来自江苏南京的王若慧带着女儿参观时几度哽咽,“我的家乡有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我到沈阳去了‘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再到哈尔滨的‘七三一’陈列馆。一路看下来,就是要让孩子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多年来,为了更好地呈现这段历史,陈列馆不仅在硬件上不断提升,在内容考证上也持续加强。馆长金成民是1990年调入的,在过去的30多年里,他带领同事们搜集、打捞新的证据,研究展示新发现的史实,使历史证据链条更加完备,他还先后40余次到日本取证。

虽然陈列馆增加了免费讲解的场次,但依然无法满足参观者的需要。展馆内在每一个展区都设置了二维码,可用手机扫描聆听讲解。在一件件实物前,在一块块展板前,在一幅幅图片前,大家都在认真观看。在展馆内,每个部分都能听到参观者说“太残忍了”。领着孩子的参观者,他们一边参观一边给孩子介绍。有的孩子趴在展品前的玻璃上仔细注视着,因为过度专注,时不时会触发过于靠近展品的提示声。

“落后就要挨打,今天在陈列馆里看到这段历史,我真的很难受。”来自江苏省宿迁市11岁的高子媛抹着眼泪说。在陈列馆出口大厅的留言台上,参观者纷纷留言:“不会忘,不能忘,不敢忘!”“勿忘国耻,吾辈当自强!”……一位父亲把着小女孩的手写下“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告慰那些被残害的生命

几乎每年,陈列馆都会有最新的发现公布——2021年,七三一部队成员金子顺一用战时细菌实验和实施细菌战相关论文取得博士学位的档案被公布;2022年,《关东军化学部留守名簿》向社会公开;2023年,关东军司令部《编制(编制修改)详报》被公开,其中记录了七三一部队各部门名称和人员姓名……

在众多参观者中,有一位参观者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是来自黑龙江省鸡西市的郝春海,他的爷爷郝文臣被七三一部队迫害致死,遗存下来的“关宪高第四七四号文件”显示,郝文臣等人被“特别移送”至七三一部队。“我在2015年才得知爷爷是受害者,小时候只知道他是被日军抓走,但不知道去哪里了,我父母到去世都不知道。”

这次,郝春海带着从郑州来的侄女等人一起来祭奠爷爷。他们此行获悉,“郝文臣同志在抗日斗争中,作为一名反法西斯战士、抗日志士,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不惧危险,从事抗日地下情报工作。被捕后,在威逼利诱面前,表现出了革命者和爱国者的坚定意志与高尚品质。”

陈列馆出口处的石碑下摆满了黄白相间的鲜花,还有网友在外地通过网购献花。一张卡片上写着:“远在河北,了解到‘七三一’的历史十分痛心,现在去不了这里,唯有买来鲜花以表哀思。”花丛中,一朵冰雕的花最为特殊。这是哈尔滨90后冰雕师陈荣欣雕刻的,“我希望告慰那些被残害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像这个冰雕作品,脆弱却也坚强。”

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历史真相

为了更好地服务来自天南海北的观众,陈列馆发布了志愿者招募信息。没想到,招募通知发出后,两个500人的工作群很快被加满。报名的人员中有学生、工人、营业员、消防员等,他们在陈列馆的出入口、新增的临时休息板房和行李寄存处忙碌着。

陈列馆行李寄存处有三处,每天有上千件行李要寄存。正在这里忙碌的杜艳芳是哈尔滨市风华中学的历史老师,她每天早上带着上高二的儿子“准时上岗”,来回要3个小时的车程。行李寄存处里有3个小房间,母子二人在门里门外相互配合着。“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作为历史教师,我希望孩子通过志愿活动‘鉴往知来,以史为鉴’。”杜艳芳说。

在陈列馆门口,两名消防员站在桌子前,桌子上有3个暖瓶,为排队的游客提供热水,倒热水时,流淌到桌面上的水很快就冻成冰碴。“做志愿者不求别的,就是希望让更多人看到历史真相。”哈尔滨市平房区友协大街消防站三级消防士郭永亮边说边用手套擦了擦冰碴。

“七三一”陈列馆也在不断通过各种方式走出去,让更多人了解历史真相,他们到各地机关、学校、部队巡讲,还开展国际巡展,特别是在日本东京、大阪等20多个城市进行巡展。

在志愿者队伍中还有很多学生。徐爽是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的大四学生,每天早上6点,她要裹3套衣服乘车到陈列馆做志愿者。在陈列馆外,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中学校小学部的五年级学生宋睿诚作为黑龙江省红领巾文明实践志愿者服务宣讲团的小小志愿者,正在为游客进行讲解。宋睿诚的爸爸告诉记者,讲解当天天气很冷,但是孩子受到游客的鼓励,情绪高涨,最后都不知道讲了多少遍。

“今年哈尔滨旅游的火爆,是自然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后的一种出圈。”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副教授高龙彬说,“挖掘好历史,可以让爱国主义教育更加深入人心,凝心聚力,铸魂育人。”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赵亚宣

艺术家查询

姓名

证件编号

产品查询

产品名称

证件编号

工作人员查询

人员姓名

证件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