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7号    星期四

-传递正能量 宣传中国梦-

传播中华文化 打造中国品牌

当前位置: 首页 > 聚焦全球 > 10余年来治理沙化土地超3亿亩——我国沙区生态持续改善
聚焦全球

10余年来治理沙化土地超3亿亩——我国沙区生态持续改善

时间:2024-06-18 09:55来源:经济日报编辑:王洛锡点击量:33631

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加大“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度,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治沙,完成沙化土地治理任务3.31亿亩,封禁保护面积2708万亩,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今年6月17日是第30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筑牢北方生态安全屏障”。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重大生态问题。我国始终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主要任务,部署实施了“三北”等一批重大生态工程,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防沙治沙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防沙治沙体系。同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防沙治沙工作的决定》《全国防沙治沙规划》等,不断提升荒漠化防治水平。

经过长期治理,我国重点工程区林草植被有效恢复,重点治理区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三北”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4.8亿亩,治理退化草原12.8亿亩,森林覆盖率由1978年的5.05%提高到13.84%。

沙化土地状况持续好转,全国沙化土地面积连续4个监测期持续净减少,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515万亩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000万亩。

土地沙化程度持续减轻,重度和极重度比重由2004年的74.1%下降到2019年的62.3%。

风沙危害得到有效抑制,2019年八大沙漠、四大沙地的土壤风蚀总量较2000年下降约40%。近10年来,北方地区春季年均发生9.2次沙尘天气过程,与近30年同期年均12.5次相比,呈现次数减少、强度减弱的趋势。

绿色惠民成效明显,沙区生态持续改善,农田防护林网有效保护4.5亿亩农田,沙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年总产值达1200亿元。

6月17日也是《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通过30周年纪念日。自1997年《公约》对我国生效以来,我国切实履行《公约》义务,积极推动全球荒漠化防治进程,率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土地退化“零增长”,“三北”工程成功实践,打造了荒漠化防治的中国标杆,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记者 黄俊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责任编辑:王洛锡

艺术家查询

姓名

证件编号

产品查询

产品名称

证件编号

工作人员查询

人员姓名

证件编号